專欄藝術品

藝術品拍賣越發不透明

FT專欄作家加普:在以複雜和不透明著稱的藝術市場裏,公開拍賣成了公開定價的最後一座堡壘。如今,因佳士得和蘇富比激烈爭奪生意而引入擔保投標,這塊陣地正面臨失守。

5月6日開始在紐約,現代藝術收藏者們可花費數千萬美元,來購買心儀的畫作,比如格哈德•裏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作(712)》(Abstraktes Bild (712)),它的估價在2200萬美元到2800萬美元之間。這幅18個月前在蘇富比(Sotheby’s)僅以17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的畫作,是否能爲這位德國藝術家創下新紀錄?現在或許還很難說。

與佳士得(Christie’s)的其他38件「戰後及當代藝術」拍品一樣,《抽象畫作(712)》有擔保投標,這意味著它肯定會售出。如另外5件作品一樣,匿名收藏家或藝術商已承諾了這幅畫作的最低保密競價,他們可能也會參加拍賣。錯綜複雜的費用結構意味著對於贏得競拍的人,裏希特這幅作品的實際價格將低於總價。

在以複雜和不透明著稱的藝術市場裏,藝術商極力避免公佈藝術品的價格,或將其準確價值透露給任何人(通常也包括藝術家本人),公開拍賣成了公開定價的最後一座堡壘。現在,隨著佳士得和蘇富比激烈地爭奪生意,這塊陣地正面臨失守。

您已閱讀22%(443字),剩餘78%(15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