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一季度數據發佈期。先前公佈的外貿進出口等數據大幅下跌,令市場擔憂一季度GDP成長可能「破7」。14日,中國央行發佈金融統計數據,表現同樣疲軟。數據顯示,3月末,M2同比成長11.6%,較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9個和0.6個百分點;更加反映經濟活力的M1同比只增2.9%,較上月末和去年末低2.7個和0.3個百分點。在一季度連續降息降準的情況下,貨幣發行速度反而有所下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經濟下行的擔憂。
中國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對一季度M2增速回落解釋稱,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包括外匯佔款同比明顯少增、同業資金運用減少導致貨幣派生減少,以及表外融資減少導致貨幣派生減少。對此,央行依舊認爲,M2增速雖略有下降,但仍接近12%的目標值,與經濟成長和物價漲幅目標也基本匹配,有利於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不過,結合一些其他的證據看,形勢可能並沒有央行所認爲的這樣樂觀。在經濟增速放緩與信用風險上升雙重壓力下,貨幣發行速度還將繼續回落。
表外融資減少是導致貨幣發行放緩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從社會融資規模報告裏可以得到驗證。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4.61兆元,較去年同期少8949億元,其中表外融資(包括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新增3859億元,同比少增1.14兆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8.3%,比去年同期低19.4個百分點。大量表外業務轉移到表內,與監管機構加強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有關。同時,近段時期發生的系列信用事件顯示,實體經濟的信用風險正在加速暴露,同樣對錶外融資的成長構成抑制。近期中國第二大擔保公司——河北融投喪失擔保能力,令近50家金融機構面臨項目違約,500億債權無人履行擔保而面臨險境。這仍只是信用環境快速轉壞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