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不止一代中國人的夢想。1949年以後,中國領導人曾先後提出了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現代化的國防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等概念。1964年底,中國第三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戰略;1975年又提出在20世紀末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實際上,對現代化目標的追求,成爲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重要動力之一。
有很多中國國內學者研究過現代化的問題,將現代化具體分解爲經濟、社會、科技、消費水準、福利水準、環境、政府服務等多項指標。但是,現代化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大致是指在較高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準之下,一個各方面都比較發達的文明社會所處的較爲均衡的狀態。
從經濟和很多硬體條件來看,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都更接近現代化。2013年中國GDP規模達9.3兆美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近7000美元,已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準。從城市和基礎建設水準來看,許多城市的硬體條件已經不輸於歐美。不過,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接近或達到了現代化呢?從中國人普遍的生活感受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準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中國社會似乎離現代化仍然相差很遠,普通人的幸福感體驗也遠遠不是現代化社會應該有的狀態。
您已閱讀33%(542字),剩餘67%(10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