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喬布斯

喬布斯不是輕易煉成的

FT專欄作家希爾:有關「喬布斯成功學」的清單式文章數不勝數,這種短小、清晰的文體對很多讀者而言頗爲受用,但若預期能從中學到真正有意義的經驗,那就錯了。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擁躉稱,《成爲史蒂夫•喬布斯》(Becoming Steve Jobs)塑造的這位蘋果(Apple)創辦人的形象,比2011年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的那本「授權版」喬布斯傳記要貼切得多。而絕大多數埋頭苦讀又一本關於喬布斯軼事長達435頁書籍的中立讀者,可能既也不會知道也不會在乎這一點。不過,如果能夠爲一種最糟糕的管理學謎米(meme)——領導力經驗清單體(Listicle)——敲響喪鐘的話,這場喬布斯傳記之爭也就值得了。

短期來看,這本由布倫特•施倫德(Brent Schlender)和裏克•特策利(Rick Tetzeli)合著的新書讓這種體例重新煥發了生機。你無需費力就能在《快公司》雜誌(Fast Company)上發現《關於史蒂夫•喬布斯管理風格的5條驚人見解》(Five Surprising Insights About Steve Jobs’ Management Style),在Mashable上看到《6條領導力經驗》(Six Leadership Lessons),在《時代》週刊(Time)上瀏覽到《看年輕喬布斯開會能教給你的8條經驗》(Eight Lessons You Can Learn From Watching Young Steve Jobs Run a Meeting)。這些文章均摘自這本新書。

而艾薩克森所著的喬布斯傳記本身就已催生了《從史蒂夫•喬布斯身上學到的10個領導訣竅》(Ten Leadership Tips from Steve Jobs,刊登在《福布斯》雜誌(Forbes)上)、《6條管理學經驗》(Six Management Lessons,刊登在《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上)以及由艾薩克森本人撰寫的《14條實實在在的領導經驗》(這位傳記作者試圖以這篇2012年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的文章奪回該體例的陣地)。

您已閱讀37%(855字),剩餘63%(14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