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經濟來說,產出成長率這幾年連續降速已是不爭現象,特別2012年以來,GDP成長率連續在7.5%左右徘徊。2015年,中國政府預設的成長率目標僅爲7%左右。從目前大多數專業人士和中國政府智囊的言論來看,這個7%左右、甚至更低的成長率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根據他們的判斷,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成長的階段,進入了一個中低速成長的「新常態」。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常態的官方表述中,並沒有提到低速成長,而是把新常態表述成了從高速成長轉入中高速成長的階段。
近年成長率徘徊在7%左右,爲什麼會被更多人視作新常態的標誌呢?一個頗有說服力的解釋是,連續兩年的中低速成長是在中國政府維持較大信貸刺激的情況下實現的。的確,這兩年信貸成長接近於實際GDP成長率兩倍,社會融資規模的成長速度也是如此。信貸擴張在加速的同時,GDP的成長卻在減速。換句話說,即使中國沒有放棄對經濟的刺激手段,GDP成長率卻並沒有顯著提高,反有進一步的下降趨勢。因此,人們覺得大概可以說明,中國經濟很可能已經進入中低速成長的階段。
如果未來中國經濟徘徊在7%甚至更低,那必然意味著其潛在成長率已經下降到這一水準。但信貸擴張與GDP成長的脫節現象,真是中國經濟潛在成長率陡降的證據嗎?
您已閱讀14%(519字),剩餘86%(32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