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國經濟又到一個關鍵節點,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將今年GDP定爲7%,如何看待這一指標背後意義?
先說宏觀環境。海外方面來看,全球經濟形勢分化與美元走強、量化寬鬆非常規政策持續與資本流動頻繁,導致中國的外部環境異常複雜;從國內方面而言,「新常態」下經濟放緩仍在持續,但改革步入深水區之後,短期內改革對成長的負面效應恐將體現,如何平衡改革與成長考驗改革者智慧。
與此同時,海外對中國悲觀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最爲有名的是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早前在香港及上海演講中提到,由於中國投資過高的現實、人口問題凸顯與社會保障體系缺陷,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可能極高。在此背景下,2015年中國「兩會」備受期待。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確實在第一時間向市場傳遞今年決策層的政策意圖與改革方向。
您已閱讀8%(363字),剩餘92%(42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