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爲全球經濟的成長動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引發諸多關注,這是週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幾何,合理的應對應該如何呢?FT中文網對於這一議題持續關注,近期也邀請不同意見領袖對此發言,期待以爭鳴探索有益公共討論,專題鏈接可見《中國經濟放緩》。
在這篇文章中,針對投資拉動經濟論以及消費拉動經濟等流行觀點,作者認爲只有有效投資可以拉動經濟成長,無效投資則會形成過剩產能;判斷投資是否過剩取決於其能否掙取合格的投資回報率,而不是資本存量能否媲美美國。目前中國經濟的核心挑戰在於過剩產能太大,創造有效投資機會的能力大幅下滑,相應地,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會下滑。
中國經濟未來增速軸心到底在哪裏?這一尖銳問題把研究者們劃分爲兩個陣營,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樂觀者代表非林毅夫教授莫屬。他在不同場合暗示中國未來20年仍能維持8%的成長速度。而我在去年曾經表示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速軸心將會降低到5.5%左右(可參見《中國經濟的未來十年》)。兩種判斷孰是孰非?其間的區別絕非兩個簡單的數字之爭,而是涉及到對中國經濟運行規律認識的本質區別,倡導的經濟政策也南轅北轍。
您已閱讀11%(479字),剩餘89%(38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