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全球化3.0(美國主導的1944-2008)既愛又恨,欲罷還不能。愛它,是因爲它至少部分地讓我們完成了原始積累,而且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客觀的說,中國的崛起代表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財富和權力最大規模的一次重新分配;恨它,因爲這個國家也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很多的批評者例舉了環境汙染、勞工剝削等,好像真的還有什麼其他選擇似的,其實和平環境下的原始積累你根本別無選擇。但看看以前的全球化1.0和2.0版本(英國主導的1797-1914)中,哪次中國不是受損害甚至是受侮辱的。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中以及民衆的日常生活裏面,有一些很奇怪的現象,比如中國人買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會特別的貴,例如石油、鐵礦石、LV包包;而另一方面中國人賣什麼,什麼都會變得非常便宜,例如鞋子、襪子、山寨機,越賣越不值錢。還有我們說人民幣在海外一直升值,而且美國還在不停的吆喝人民幣低估,而另一方面,國內一直有不低的通膨,水電煤、停車費、教育費都在漲價,特別是房價10年翻10倍,換句話說人民幣在國內一直在貶值,這又是爲什麼?最後,衆所周知美國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奇怪的是這麼富裕的國家居然人均都了欠了中國人幾千塊錢的債務,中國的人均GDP排位相當靠後,本身沒有什麼錢的窮人還借錢給富裕的鄰居,這都是中國經濟中的痛點。爲什麼有這樣一些奇特現象呢?答案很簡單——因爲全球化3.0。
討論還得從2008年大金融危機說起,這次金融危機改變很多的事情,金融危機本質就是全球貿易和金融(債務)的失衡。就筆者來看,全球從近代到現在經歷過三次重大的失衡,失衡是造成大危機的關鍵原因。第一次失衡,要回到這樣一個時代,就是中國的清朝,主要是貿易的失衡,中國當時出產的是西方人都特別著迷的茶、瓷器、絲綢,在跟海外特別是英國人做生意的時候,中國有巨大的貿易盈餘,當時中國從海外唯一需要的東西就是白銀,就像現在只要綠色的美鈔道理是一樣的。這就形成了一個結果,長期貿易的赤字和白銀外流,導致英國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毒害衆所周知,因此清政府拒絕進口這種東西。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一次戰爭,兩次戰爭,n次戰爭,這就是中國近代史的慘痛開端。戰爭以後貿易平衡了,鴉片可以自由進入,工業品也可以大量傾銷,這就是第一次失衡,它解決的方法非常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