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勞動力

誰終結了西方工人的美好時代?

FT專欄作家加普:鄧小平帶領中國走上改革道路後,大量勞動力融入全球經濟,使歐美的低技能勞動者受到競爭,薪酬議價能力從此一蹶不振。

25年前,當以鄧小平爲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出動軍隊鎮壓天安門廣場抗議者時,他們在理論上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遵循無產階級統治的馬克思主義原則。「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中宣告。

但是,在鎮壓了民主抗議者之後,鄧小平的政策所釋放的大量勞動力導致世界勞動者隊伍大幅擴張,卻沒有帶來勞動者的聯合。中國藉助經濟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資實現的開放,非但沒有讓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反而把他們分化了。

這不是馬克思當年設想的革命,而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的結果。這位中國領導人在巡視期間支持深圳等城市推進改革,希望通過向人民提供機會來加強黨的統治。現在幾乎沒有中國人紀念1989年6月4日,這個事實既歸因於黨的審查制度,也要歸功於鄧小平的謀略。

您已閱讀19%(391字),剩餘81%(16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