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化

全球化的紅利與風險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全球化帶來極大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與舊秩序消亡相伴的風險和動盪。人們擔憂,全球實力的重新洗牌會否開啓一個強權即公理的新時代。

對全球化來說,沒有什麼是必然的。二戰結束後大國之間基本保持的相對和平亦是如此。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顛覆了國家無法用武力延長邊境的假設。中國與鄰國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削弱了另一種假設: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足以穩固地抵禦民族主義。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觀察法國大革命時曾評價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不久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一份展望2030年世界的報告在扉頁上引用了《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的這句話。

你可以看出報告作者爲何援引狄更斯的這句評語。國際體系發生的巨大變化,可能激起等量的樂觀和悲觀。全球化給「東方」和「南方」帶來極大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與舊秩序消亡相伴的風險和不安全。

您已閱讀20%(369字),剩餘80%(14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