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

歐洲的真正威脅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歐洲要維持繁榮和自由的政治秩序,就應該接受變革的需要。在適應全球化方面,德國比大多數歐洲國家做得都好。真正威脅歐洲的是歐洲本身。

如果你處在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位置,這個世界看上去一定很混亂。由於德國公司在全球市場上的卓越表現,德國總理在國際上一直受到抨擊。如今,批評者指責默克爾在經濟改革中退縮,而這種改革正是德國企業取得成功的基礎。

近幾年來,德國一直被稱爲單一貨幣的反面角色。主流(民粹主義?)說法是,柏林拒絕救助歐元區陷入困境的外圍國家。德國不同意發行歐元區聯合債券。德國鉅額經常賬戶盈餘導致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及其他國家陷入嚴重通縮。貨幣聯盟出現問題並不是較弱經濟體的錯,而是因爲德國的超級競爭力。

這些說法是錯誤的。希臘的問題更多地是因爲本國政府不能有效治理,而不是因爲梅賽德斯(Mercedes)和BMW(BMW)能夠生產真正的好車。西班牙和愛爾蘭房地產市場從繁榮走向蕭條與德國機械行業的技術水平沒什麼關係。義大利就不用說了。而法國對過去仍然不肯撒手。

您已閱讀23%(378字),剩餘77%(12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