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西方對未來失去信心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儘管非法移民仍然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歐美,但西方卻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一項全球民意調查這樣詢問:「你們國家的孩子是否將比父母生活得更好?」肯定答案的比例分別是:美國33%、英國17%、法國9%、中國82%、印度59%。西方的悲觀與發展中世界的樂觀,形成鮮明對比。

西方的定義是什麼?歐美政客們喜歡談論價值觀和制度。但對世界各地的幾十億人而言,西方這個詞語中的關鍵點更簡單、更易理解。西方就是連普通人都能舒舒服服生活的地方。正是懷著這份夢想,非法移民纔會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歐洲或美國。

不過,雖然西方的吸引力依然巨大,但西方世界卻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上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發表了其總統任期內最悲觀的一場講話。美國總統以尖銳的言辭闡述了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下降等問題,他認爲這些問題「對美國夢、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國在世界上代表的意義構成了根本威脅」。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春天在39國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你們國家的孩子們是否將比父母們生活得更好?」只有33%的美國人相信孩子們能過得更好,而62%的人表示孩子們的生活將不如父輩。歐洲人更悲觀。只有28%的德國人、17%的英國人、14%的義大利人和9%的法國人認爲他們的子女會過得比前幾代好。西方的悲觀與發展中世界的樂觀形成鮮明對比:82%的中國人、59%的印度人和65%的奈及利亞人相信未來將更加繁榮。

您已閱讀29%(477字),剩餘71%(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