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西方主導地位爲何下降?

FT專欄作家布里坦:真正需要解釋的,不是西方地位爲何不可避免地下降,而是西方爲何暫時佔據優勢。哥倫布完成航海的1500年,中國和印度GDP據估計均高於西歐,而人均GDP只是略低於西歐。向早期常態的迴歸已經開始。

只有傻子纔會對未來言之鑿鑿。有多少權威在1913年初撰文時預言一戰即將爆發?更別提預言兩場幾乎毀滅歐洲文明的全球戰爭了。人們所能做的只是從初露端倪的跡象中判斷趨勢指引。

或許我們有必要從德國作家奧斯瓦爾德•斯彭格勒(Oswald Spengler)說起。斯彭格勒在1918年到1923年期間發表了一部杞人憂天的著作《西方的沒落》(Decline of the West)。與其說斯彭格勒是錯誤的,還不如說他不成熟。與許多「衰落主義者」一樣,斯彭格勒未能看到的是,西方相對地位下降的同時,其生活水準仍可以很高,甚至不斷上升。

實際上,真正需要解釋的不是西方相對地位爲何不可避免地下降,而是其爲何會暫時佔據優勢地位。全球人口接近70億,而美國和西歐加起來僅有7.7億人口。它們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這一指標可近似地衡量生活水準)是全球平均水準的三倍。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星球上,很難指望如此大的差異會持續下去。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剛剛完成航海發現的1500年,中國和印度的GDP據估計均高於西歐,而人均GDP只是略低於西歐。在更早的1000年左右,世界各國的生活水準基本一樣,而且都很低,但估計表明,中國稍稍領先。

您已閱讀29%(528字),剩餘71%(12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