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房地產

房地產「崩盤論」不科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很多城市仍然存在限購政策,貿然判斷 「崩盤」並不科學。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旺盛,出現逆轉的機率並不大。

近期關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討論如火如荼,「泡沫論」也再度引發關注。筆者認爲,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的是一次週期性放緩,趨勢上來看,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仍將保持旺盛,出現逆轉的機率並不大。

從一些指標來看,房地產市場在過去幾個月的降溫跡象十分明顯,首先房價增速出現掉頭跡象,同時主要城市的新房未售存量進一步上升,並攀升至12-15個月銷售量的高位附近,明顯市場一般認爲的6-9個月(平均大約爲8個月)的合理水準。需要指出的是,未售房屋與銷售量的比率是一個動態的數值,過去幾個月房地產成交量出現明顯下滑,導致分子變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一指標的惡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很多城市仍然存在限購政策,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需求仍然被壓制,貿然判斷房地產市場將出現「崩盤」並不科學。當然,筆者也認爲,在一線和多數二線城市之外,中國的很多城市並不存在限購政策,同時常住人口在過去5-10年的增幅並不大,但房地產的建築面積卻不小,這些城市在未來一段時間存在著房價調整和去庫存的壓力。但如果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保持平穩,那麼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無序化去庫存的機率則較低。

您已閱讀24%(491字),剩餘76%(15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