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

中國樓市確有崩盤危險

瑞銀獨立經濟顧問馬格納斯:中國房地產活動指標自2013年中期以來持續走低,如今,隨著市場上出現長期化的供應過剩,低迷有可能轉變爲崩盤。

中國房地產是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行業,不但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並且爲從珀斯到祕魯的工業大宗商品生產商帶來利潤豐厚的業務,同時還是世界各國對華出口飆升的支柱。在過去幾年裏,關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即將崩盤的預言不絕於耳,但它們始終未能應驗。不過現在世界應該當心了。自2013年年中以來,中國房地產活動指標持續走低,如今看來,該行業的低迷有可能轉變爲崩盤。即使是最樂觀的判斷也是中國即將進入通縮階段,而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疲弱狀態。

中國監管薄弱的影子銀行業中的違約風險——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的迅速成長——是切實存在的,而且與房地產相關。然而中國政府和央行擁有政策工具來限制這二者的短期影響;他們已經實施了債務展期、銀行紓困和資本重組措施。

中國更大的風險在於房地產崩盤帶來的廣泛影響。中國房地產投資已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左右,幾乎是美國房地產泡沫最高峯時期該比例的兩倍。再加上鋼鐵、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等相關行業的投資,這一比例接近16%。廣義的房地產部門大約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按說應該把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性排在經濟再平衡目標之下,後者涉及增加家庭消費。房地產貸款佔到商業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在商業銀行的貸款總額中,至少五分之二是以房地產作爲擔保的。此外,房地產市場的興旺讓各省市地方政府通過賣地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從而刺激它們大舉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

您已閱讀43%(591字),剩餘57%(7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