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大陸應如何讀懂臺灣?

臺灣媒體人楊艾俐:以臺灣觀點看,父母當年把小孩送給別人,時日遷移,小孩長大,獨立打拼,已經和當初風貌迥異,對親生父母已經疏離很久,感情一時難以培養。

臺灣學生反服貿的浪潮剛剛過去,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便訪問大陸,並與中國主席習近平碰撞出「四不」,「四體諒」,頗受關心兩岸發展的人關注,但這四項原則能否真正落實,卻仍需雙方民衆對彼此的真正理解和懂得。

兩岸交流從馬英九2008年上任後,除了小挫折外,一切都往正向發展,直航班機每星期從0班機到850架次,還供不應求,直航旅客更達每年1000萬人次,雙方簽訂了ECFA,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條例,金融互惠等協議,此次學生反對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進而佔領立法院,行政院,應視爲只是一個挫折,兩岸交流更緊密大趨勢不會改,大方向不會改變。

宋楚瑜所提體諒臺灣人民的臺灣意識至爲重要,大陸應體諒臺灣意識,不要與臺獨直接畫上等號,臺灣人與大陸人不是相排斥的概念。來自臺灣的我實在心有慼慼焉。同樣地臺灣人民也要了解,並體諒中國的大一統意識。

您已閱讀13%(359字),剩餘87%(2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