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很樂意在你不在車內時,讓其他人打開你的汽車後備箱,把你買的食品雜貨放到裏面。你會信任隨便一個陌生人,在經過你家時把你購買的一雙新鞋遞送給你。你會樂意從一個盤旋在你家門外的不明飛行物那裏,接受訂購的處方藥。所有這些都是爲了避免多走一英里路,親自收取從網上訂購的廉價商品。
但所有這些選擇都是需要花錢的,而那些懶惰且沒有耐心的網路消費者不願支付這筆錢。如果明確一點:除了在最遙遠地區或最特殊的情況下,無人機都是不可行的,那麼最初由亞馬遜(Amazon)激起的對「自動空中快遞員」的狂熱興奮感將逐漸消失。快遞送貨將主要集中在辦公場所,因爲很多人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裏度過。這會引發一個問題:消費者、收發室、零售商或快遞公司,誰應爲網路消費者承擔「最後一英里」的成本。
過去,零售供應鏈要簡單的多。運送到供貨樞紐的商品,將以大批次的形式配送至有限數量的商店,這種大批次運送能節省成本。電子商務方便了消費者的購物,但也凸顯出,整個過程中最短的步驟是最難取代的——在我們窩在沙發裏用iPad購物之前,我們所有人曾經都要經歷這一步驟。
您已閱讀28%(463字),剩餘72%(11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