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正視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心商改變心理健康組織」主席史蒂文森:許多心理疾病患者因害怕影響職業前景而拒絕接受治療,或拒絕談論病情。商界領袖應該帶頭破除這種職場顧慮。

我們只有在高階人物罹患精神疾病之事鬧得滿城風雨時纔會談到職場壓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今,這樣的事情似乎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或者說至少更公開化了。例如,曾任英國金融監管部門主管的赫克託•桑特爵士(Sir Hector Sants)去年10月宣佈因「疲憊和壓力」休假之後辭去了在巴克萊銀行(Barclays)的資深職位。駿懋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執行長安東尼奧•奧爾塔-奧索里奧(António Horta-Osório)2011年曾遵照醫生的指示休了病假,並於2012年初重返工作崗位。瑞士最大的電信公司瑞士電信(Swisscom)執行長卡斯騰•施洛特(Carsten Schloter)被認定於2013年7月份自殺,他曾公開談論過其工作的永無止境的責任。一個月後,即2013年8月,蘇黎世保險(Zurich Insurance)財務長皮埃爾•沃蒂耶(Pierre Wauthier)也由於職場人際關係緊張而自殺。

這類事件的嚴重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是承受壓力的個人的極度不愉快體驗,有的則是令當事人及其親友、同事震驚的悲劇。它們也揭示出社會在應對心理健康問題方面是多麼地毫無準備,凸顯出人們對這種流傳廣泛的疾病(心理疾病如今是世界最流行的疾病之一)是多麼地缺乏瞭解。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我擁有關於抑鬱症的第一手資料:上世紀90年代,我同意爲政府的一個心理健康項目公開亮相,也就是說,我「出櫃」了——「出櫃」這個詞用在這裏還挺像回事的。如今我是一家慈善機構「心商改變心理健康(MQ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的主席,這家慈善機構的目標在於爲這一領域的重點研究籌款,併力爭成爲爲此募捐的領軍機構。不過,我知道商界能夠、也應該在這個領域起到帶頭作用——我對這方面的瞭解足以讓我認識到這一點。

您已閱讀40%(780字),剩餘60%(11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