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一詞一度成爲近兩年伴隨中國經濟發展熱度最高的名詞之一。可是隨著舉世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結束,它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本次大會《公報》僅程式性地提過一次「城鎮化」這一名詞,明顯弱化人們對它的期待,與會前的高期望值相比落差很大,這是爲什麼?《公報》和《決定》的陸續發表,讓大家逐步瞭解到三中全會可能對歷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但是其決策邏輯和實現路徑如何解構,這是大家最爲關切的。
從十八大到三中全會城鎮化戰略重點已改變
「城鎮化」問題在中國實際上是一個陳舊的話題,但是在去年中共召開十八大後不久,李克強(時任副總理)便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四次高調集中談論城鎮化問題,並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字眼,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需要交代的背景是,李克強當時高密度談論城鎮化時面臨著兩個要回答的問題:其一,中國經濟發展在新政府領導下如何繼續保持高速成長?其二,其產業動能選擇的方向是什麼?這兩個問題,都是尚未在經濟危機中走出的世界各國急切要求中國回答的戰略性問題。城鎮化的討論也因此得到國際社會的熱烈響應,甚至進一步將其引發到「李克強經濟學」的呼應高度。
您已閱讀11%(475字),剩餘89%(36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