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城鎮化

中國戶籍改制和城鎮化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新一輪的城鎮化必須面對一個嚴峻事實,如「新生代農民工」在父輩加速折舊之後,無法替代他們來支撐生產的話,中國有可能持續健康成長嗎?

對中國戶籍制度的評議在上期刊出(參見《「貧二代」和城鎮化》)後,有個讀者好心指出,「貧二代」以官方的用語是「新生代的農民工」,我自然知道,2010年的「一號檔案裏」就用了這個稱謂。梁鴻在她的《出梁莊記》裏也說了,河南大約1700萬的農民工裏,這個羣體目前佔了有75%之多。本文用「貧二代」,則爲了突出它的特質:收入處於底層的下一代,無論在收入、身份認定、知識技能、還有精神層面,貧乏的落差都非常顯著。

那位讀者同時電郵給我了一份「窮二代的18條標準」,雖不無調侃譏刺,其中有些提法還是辛辣的,不由得你不心悸。「……2.感到當農民工和大學生區別不大,於是勇敢地放棄高考……10.在城市經常被取笑甚至欺負,熟悉各種人的白眼……11.從迷戀個人奮鬥到覺得奮鬥根本改變不了命運…… 14.家裏往往有沒戶口的兄弟姐妹……16.害怕自己尤其是家人生病特別是慢性病,因爲沒醫保……18.大體認同這樣一種說法: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的雙手解決,無法反抗就要學會忍耐……

最後的一條,筆者不但不認同,並且呼籲大家必須正視面對。貧二代的忍耐不會是無限的,換句話說,他們正在學會不再忍耐,而這正潛伏著一個大的危機。

您已閱讀15%(496字),剩餘85%(28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