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國人提出的一個概念,旨在強調「小城鎮」的發展。費孝通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發展小城鎮,吸納農業人口集中到小城鎮中生活、生產、發展,同時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村人口就地就業。
國際上沒有「城鎮化」的概念,通行的對應術語是「城市化」。在美國和德國,「市」和「鎮」屬於平級,都實行自治管理。我國強調「城鎮化」的背景主要是,長期以來政府推進朝大中城市發展的實際政策取向比較明顯,並造成了一種「單中心」的格局,也帶來了相關的問題,需要強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平衡發展。
我國最重要的政治、行政、社會、教育、文化、經濟和金融資源均集中在首都或者首府,特大或者大城市。政府還對大小不同的市、鎮推行一種行政等級制:特大城市的級別高於大城市,大城市的級別高於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級別高於鎮(鄉)。根據「下管一級」的行政管理慣例,由較高級別的城市管理較低級別的鎮(鄉),較低級別的鎮(鄉)管理沒有級別的村莊。爲了維持這種「單中心」格局,政府推行較爲嚴格的城鄉戶籍隔離制度,優先發展城市,尤其是更大的城市。
您已閱讀12%(443字),剩餘88%(33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