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到我的工作情況,我會說,我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如果有人想再知道得詳細一些,我可能會透露(取決於問的人是誰),很久以前我曾短暫地任職於摩根大通(JPMorgan)。我可能還會補充說,我曾在牛津大學唸書。
與他人初識的時候,我總是有些好奇,他們曾在何處工作,我也有興趣知道他們曾在何處唸書。在貝恩(Bain)當過諮詢師,與在?WhatIf!當過諮詢師意義是不一樣的。同樣,念過耶魯(Yale)跟念過塔斯基吉大學(Tuskegee)也不是一回事。此類細節並不說明一切,但卻是瞭解一個人的開始。
但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網站上的一篇部落格卻說,拋出這些名頭不僅是虛榮和膚淺的表現,也已不再有什麼作用。高科技企業家丹尼爾•古拉蒂(Daniel Gulati)主張,響亮的名頭已不像過去那樣享有盛名。
您已閱讀22%(376字),剩餘78%(13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