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實物貨幣存廢之爭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沃爾曼建議廢除實物貨幣,他認爲,如果能把現金「上傳」到卡片、手錶或者手機晶片中,遵紀守法的公民無疑會覺得方便得多。

我剛開始給我的兩個女兒零花錢,觀察她們會怎麼處理這些零花錢——不是指怎麼處理這筆收入,而是指怎麼處理實物現金本身——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年幼的哈福德小姐不知道,按照傳統來說,七邊形硬幣的價值是厚硬幣的一半。(她姐姐懂得多,所以會提議跟她交換,對此我們必須盯緊一些。)她也不能深刻地認識到以下事實:這些圓形的金屬片兒可以用來交換糖果和玩具,真是有用的東西。她對這些硬幣感興趣,是因爲她覺得這些物件本身很好玩兒。

她以後肯定會深刻地認識現金這種東西。現金似乎會對我們產生奇怪的影響。要求一組人數鈔票,然後讓他們承受痛苦,比起被要求數紙張的對照組,數鈔票的這組更能忍受痛苦。現金也是一種「社會麻醉劑」。在另一項數鈔票或數紙張的研究中,實驗對象被要求分組玩接球遊戲。他們總是接不到球。數鈔票的人感覺被社會排斥的可能性相對來說比較低。鉅額獎金既是導致銀行家遭到公衆鄙棄的根源,也是消除他們的羞恥感的藥劑。

我們在使用實物現金花錢時也會比使用信用卡花錢更加謹慎。麻省理工學院(MIT)行爲經濟學家德拉贊•普雷萊克(Drazen Prelec)和鄧肯•西梅斯特(Duncan Simester)做過一個實驗:拍賣體育賽事門票,讓兩組實驗對象出價。其中一組必須在24小時內以現金支付,另外一組必須以信用卡支付。結果前者的出價遠低於後者,就最好的票來說,前者的出價比後者低了一半。

您已閱讀42%(578字),剩餘58%(7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