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經濟

「四速世界」風險加大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達杜什和納伊姆:在一個世界、四種速度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必須負起調整責任,而第一步是恢復財政政策的理性。

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在談論「脫鉤」,詢問富國經濟崩潰後、新興經濟體能否繼續成長。答案是肯定的。而這又催生了另一個口頭禪:「雙速世界」,即發達國家經濟停滯之際,新興經濟體仍高速成長。我們認爲對於未來,現在應當開始談論另一個更加危險的辭彙:「四速世界」,以及它對全球經濟成長所構成的危險。

當今世界不僅可以按照成長速度的快慢劃分,還可以按通膨水準的高低來區分。最初「雙速世界」的說法往往與另一個人們渴望成真的流行語「全球再平衡」共同出現。它推動了新興市場國家刺激內需,從而有助於維繫全球成長,而美國和其他國家則拿出時間來解決損害其經濟活力的財政赤字問題。不過也正是同一個過程,目前正開始在全球許多地區引發通膨。

在委內瑞拉等一些經濟體,經濟成長緩慢,而通膨水準較高。而在臺灣等其他一些經濟體,經濟成長迅猛,且通膨水準較低。不過與人們所想的一樣,在多數國家,通膨與經濟成長同進同退。在成長緩慢的發達國家,通膨率被遏制在2%左右,而在成長迅猛的發展中國家,通膨已成爲一種威脅,達到6%或更高水準。

您已閱讀31%(454字),剩餘69%(10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