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著名人名」愛好者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他們在中國雖然不一定受到真心的歡迎,卻大有市場,甚至能獲得不少利益。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他們看似在和你聊天,其實只是想告訴你他認識多少名人:昨天和A喫了飯,今天和B通過電話,明天要去C的家,曾經和D八卦過E……我見過的「名人癖」症狀比較嚴重的是一位時尚雜誌主編,她在自己的簡介上寫著「與鞏俐、張藝謀私交甚篤」,並且讓這句話出現在公開出版的印刷媒體上。

這樣的人當然不止中國有,全世界有社交圈的地方都有。美國人形象地稱之爲「Name Dropper」。陳香梅女士在《春秋歲月》中回憶美國華府社交圈時寫道:「今日在華府有些只與強森總統有一面之緣、或是握過一次手的人都要到處宣傳,美國人形容這種人爲Name Dropper,最是不受歡迎的人。」

可是在中國,這種人雖然不一定受到真心的歡迎,卻大有市場,甚至能獲得不少利益。比如,如果逢人便講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遠房親戚,很可能被許多時尚派對奉爲上賓;如果嘴裏能迸出不少部級領導人的名字,並顯得很熟的樣子,說不定能相對容易地拿到一些大型活動的批文;若有幸與胡錦濤主席握過一次手,那就更值得千古傳唱了。有一次我在做頭髮的時候,髮型師跟我滔滔不絕地宣講他在沙宣美髮學院的進修史,想說服我接受他的創意。鑑於他的創意我確實不敢恭維,並且厭倦了他唐僧般地嘮叨,我漫不經心地跟他說:「沙宣啊,我採訪過他的,還有和他兩個人的合影呢。」他頓時無語,絕望地說:「要是我有和他的合影,就可以開自己的店了,價格還會比這家的高。」

您已閱讀42%(590字),剩餘58%(8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