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過我,政府公務員算白領嗎?國家電網的享受副處級待遇的員工算白領嗎?算,當然算,但十年前不一定能算。那時的白領主要指高薪的外資企業員工。如今風水輪流轉,住五星級酒店、外出公幹打出租等早就不稀奇了,在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環節上,外資企業甚至輸給了公務員和國企。物質待遇上似乎沒有你我之分了,但職場卻明顯地分成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大陣營,其中生態氛圍和行爲規則各不相同。
體制外的大多規則清晰。薪水是工資制還是底薪加提成,管理誰並向誰彙報,責權利一目瞭然。民營企業的是大老闆說了算,外資企業的則是直接領導說了算。體制外的員工人際關係相對簡單地多,同事來來走走也較頻繁。除了企業所有者之外,高階主管層的變動也是常事。因此找不找靠山,拍不拍馬屁變得沒那麼重要,你的靠山也許還沒你呆得久。體制內的氛圍則有些祕而不宣。工資條上的數字依然不高,但同事有房的有房,有車的有車。一位歐洲留學回來的海歸在進體制內之前猶豫了很久,就是因爲跟他明講的薪水太低,進去之後才知道原來各種各樣的補貼和報酬還有很多。但這些只能靠你心領神會,人事科和你的領導是不會跟你說的。跟對老闆、跟緊老闆相當重要,因爲體制內的老闆不會被解僱,最多只是調動。此外就是摸不清的同事的背景了。在一家電視臺,我見到製片人和主持人對臺裏的化妝師與服裝師講話都小心翼翼,生怕惹他們生氣,至於攝像什麼的,更加不敢得罪了,保不準是誰的親戚……關係一複雜,自然也就影響工作的情緒和心情。而一種「不公平」的怨氣,也四處瀰漫。業務骨幹覺得自己辛苦了半天,居然和保衛室的人薪水差不多;保衛室的人覺得大家都是本科畢業,憑什麼業務骨幹有那麼多額外的油水。
無論體制內外,都有政治鬥爭,這與體制無關,與人性有關。根據周邊朋友們的經驗,體制外的鬥爭,歸跟到底還是要業績說話;而體制內的,則與老闆的關係密切相關。體制外的升遷更民主,我聽說過不下一起高階主管們抽籤決定誰升職的趣事;而體制內的變數就更多了,臨宣佈的前夜,更大的領導又推舉了一個人也是很有可能的事。體制內的領導權力顯然比體制外的大。一個外企的中國總經理,簽單權肯定比不上國企的實權派副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