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24小時》中的反恐英難傑克•鮑爾絕對是特工中的精英。判斷力、執行力以及效率都超一流,但如此優秀的員工,即使在誕生了衆多不拘一格的天才怪才的美國,最終還是被政府遺棄,成了一個沒有身份的非法居民,並以這個黑身份繼續爲美國政府工作,工作性質屬於自由職業者身份。事實上,對傑克•鮑爾之類的人才,用這種項目合作而不是長期僱用的模式,也許是對雙方最有利的。
職場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傑克•鮑爾的影子。他們天資聰穎、悟性好、有頭腦有能力有效率,讓他們去辦事,你可以很放心,因爲他們一定能夠把你交待的事情辦好;但同時你也會很擔心,因爲這樣的人才通常有以下三種毛病:一,尊重的是真理和事實,而不是上級和權威。這意味著一旦你的指令不夠英明或者你有一些上不了桌面的小算盤時,將被他們無情地羞辱。二,不遵守規章和程式。不要指望他們因調用某些資料而寫書面報告申請,更不要指望他們在未獲批准時按兵不動。三,爲達目的不計成本。預算?用預算來限制一個天才的靈感和行動,瘋了吧。電影製作中常出現這樣的例子。天才導演爲了追求盡善盡美的效果,把控制預算的監視冷落在一邊,不予理睬。比如《埃及豔后》,在導演的極權統治下,這部當年的票房毒藥創下了1800萬美元的鉅額虧空,對於當時的美國經濟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投資方20世紀福克斯公司險些因此破產倒閉。同樣強勢的《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士•卡梅隆,也因爲逼得監製完全無法駕馭影片資金的流向,而在獲獎後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戲可拍。就像人人都知道傑克•鮑爾能幹,卻沒人敢當他的老闆一樣。
希望員工有想法,同時也希望員工守規矩,對於個人能力來說,這其實是兩個互相矛盾的要求,前者要求的是擺脫束縛,自由思考,後者的要求卻是刻守束縛,聽從指揮,就像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員形容自己是戴著腳鐐跳舞一樣,一方面要貢獻無限創意,一方面又要嚴守客戶的條條框框。可惜的是,職場上的事情甚至人生的許多事情大多如此,完成任務時往往有各種各樣投鼠忌器的顧慮。就連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爲終極任務的CEO們,也要考慮到股東的個人喜好和公司管理層的相左意見,就算自己的決策將被歷史證明是最正確的,也需要時進時退時而迂迴,在爭取到儘可能多的理解後才能行動,不然很可能來不及行動就被董事會解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