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而且人人都想當「治人」的人,因爲「治人」掙的錢多,社會地位高,當然也更有成就感。但是「治人」到底有多累,又累在什麼地方,卻少有人提及,因爲擅於「治人」的人總是熱衷於宣揚孔雀開屏的正面,而諱言狼狽的後面。在與一些企業家和公司高階主管有過深入交談之後,我發現他們口中經常出現的「腦子累」、「心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訊蒐集之累。既要搞清楚公司投資方的風吹草動,又要注意著公司高階主管們各自的想法和情緒。一般越是自己內部人的資訊越難蒐集,防不勝防的就是投資人突然撤了資,或者看似「鐵桿」的左膀右臂一夜之間倒戈敵營。當然還得警惕著市場競爭對手的動向,以防情報有錯漏因失職而丟了高位。至於公司高階主管層或董事會的各種會議,更要洞若觀火,有沒有該來的沒來的,或不該來的來了的,自己應該參加而未被通知的……一切風吹草動都可能蘊意著公司決策層的變化。在一次參與錄製電視談話節目《頭腦風暴》時,談到如何在經濟危機之際穩住自己的工作職位時,上海光輝人力資源諮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林光明先生寫的題板讓我印象深刻「努力工作,讓老闆離不開你,與獵頭保持聯繫」。後兩者則意味著作爲員工,要注意把握老闆對你的真正評價與看法,並積極蒐集外面的人才行情資訊,低調地透露出自己在外面很走俏客觀上也能提高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利弊權衡之累。因爲你的休假而導致一個案子出了亂子,同事忙了兩個通宵才搞定,是利還是弊?弊在提高了下次休假被批准的難度,利在你對公司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如果你休假兩個月期間公司一切照常運轉纔是該徹夜不眠的壞事。這就是爲什麼許多精英一閒下來就寢食難安的原因。今年超額30%完成指標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遭到的報應是明年的指標翻了倍;而大批員工跳槽不一定是壞事,也許下年度的人力成本預算會大幅度增加。同樣一件事,被「勞心」的人反覆盤算思量過之後,會引導出全然不同的結論。此外,還需要對蒐集來的資訊進行解碼:競爭對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董事會爲什麼長時間不批預算,等等。而這一切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他們中很多人睡眠時間很少,或者容易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