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經濟學

印度哪裏勝過中國?

中山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則柯:因爲中國不承認石油等資源開採前的價值,因此樂得拼資源消耗追求成長,所以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成長是「資源消耗型」成長。

近年來大家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人擔心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可能會在經濟上超過中國。北京就已經開過好幾次這樣的研討會。最終的結論普遍是,印度要在經濟上超過中國,還早呢。但是有一點,印度現在已經比中國強,那就是印度的資源效率要比中國高。

形象地說,考察每產出一定的產值(比方說一萬美元),你需要消耗多少煤炭多少石油,就引發出資源效率的概念。具體來說,產值與資源消耗之比,就是資源效率。同樣的產值,資源消耗越少,資源效率越高。

當今世界,資源效率最高的是日本,其次是美國。按照十多年前的一個統計,日本的資源效率是中國的十二三倍,美國大約是中國的九倍、十倍,印度大約是中國的三倍。表現上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得很不錯,可是中國的資源消耗得太厲害,汙染太厲害,環境被破壞得太厲害。中國的資源效率爲什麼那麼低呢?理論上說,根子就是所謂商品和資源的價值和價格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價值量決定的所謂勞動價值決定論。

您已閱讀27%(395字),剩餘73%(10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生活經濟學

王則柯教授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姜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生活經濟學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