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經濟學

巴士總是姍姍來遲?

中山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則柯:爲何偏偏是你等的那路公共汽車姍姍來遲?這是「損失厭惡」的心理在做怪。

擠公共汽車上班的白領、藍領和老人,許多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你等哪一路公共汽車,這路公共汽車偏偏就要姍姍來遲。這樣埋怨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果你有空,可以去公共汽車站留心聽聽,很容易就能夠得到驗證。

經濟學家早就注意到這種現象,不過也只是在最近,明白它是人們「損失厭惡」心理的一種表現。不過,「損失厭惡」概念在經濟學界流行開來,卻是比較後來的事情。不信你去問問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大多數也沒有聽說過「損失厭惡」這個名詞。

這麼說,「損失厭惡」一定非常高深難以領會了?其實不然。經濟學一些非常深刻的概念,一些非常深刻的發現,「說穿了以後」,就並不艱難,從而大家都可以在淺白的例說之中體味它們的精妙和深刻。現在我就試試看,能不能在這裏給你把它講明白。

您已閱讀21%(321字),剩餘79%(12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生活經濟學

王則柯教授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姜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