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經濟學

代幣券的前世今生

中國中山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則柯:從十年前發文嚴禁「代幣券」,到如今代幣券的大量發行和使用,讓人不禁懷疑這是否是「糾風辦」和有關企業在唱雙簧。

上次我們談到,一家「錯放」價格標籤的糕餅店正在做促銷,比如原價五元的糕餅現在賣四元,但是如果顧客持這個店發放的糕餅票購買同樣的糕餅,卻要按照原價計算。我覺得,「錯放」價格標籤和歧視商家自己發行的糕餅票,都是宰客的方式。

本來,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也早就說了,面額一百元的購物券抵不上一百元的貨幣,不過道理還停留在購物券的選擇空間比貨幣小很多。想不到現在,廣州市濱江東路那家糕餅店的促銷實施,在不經意之間,就提供了購物券在面額上也不如貨幣的歧視性案例:哪怕在發行購物券的商店裏選擇同樣的商品,購物券的標稱面額,也要比貨幣打一個折扣。

購物券(卡)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做代幣券(卡)。記得大約十年前的一個冬天,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國家經貿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曾經聯合發出緊急通知,「嚴禁」發放使用「代幣券(卡)」,因爲發行代幣券(卡)是嚴重違犯國家財經紀律、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爲。想不到十幾年過去了,代幣券和代幣卡的發行和使用,卻越來越厲害。現在你到許多大型超級市場去看看,使用代幣卡的現象非常普遍,讓你不由得想知道那些人哪來那麼多代幣卡。不過,在這些發行代幣卡大型超市購買商品,本超市的代幣卡和貨幣還是等值使用的,廣州市濱江東路那家糕餅店的促銷實施,卻提供了面值上也歧視的宰客案例,值得我們記上一筆。

您已閱讀36%(553字),剩餘64%(9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生活經濟學

王則柯教授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姜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