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經濟學

「標籤放錯」的行銷花招

中山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則柯:所謂「標籤放錯」,恰恰是一些不規範的企業拙劣的行銷手段。放錯了就要認賬,才能體現負責任的企業精神。

我曾以卓越亞馬遜「由於價格系統出錯」,導致一些書籍的標價全部變成25元,事後卓越亞馬遜取消了所有「搶下」的訂單爲例,提出企業要爲自己的失誤買單,不能拿顧客的尊嚴開玩笑。一位網友就跟帖說,前一陣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因爲一支股票低報了價格,引發10分鐘之內的搶購。但是最後,並不是向按照低報的價格買下股票的投資者要回這些股票,而是犯錯方承擔起責任,自己承擔損失。另外一位網友跟帖說,他在英國超市買東西,「自己看錯了標籤」,找了經理,商店也按照他看到的價格給他了,因爲他們自責標籤放的位置容易引起誤會。

看來,中國離開發達市場經濟的規範做法,實在是遙遠得很。

有網友提醒,中國法律的「不當獲利」就是描述上述這種情況的,所以我批評卓越亞馬遜沒有法律依據。按照這位網友的意思,企業自己出了差錯,低報了價格,顧客乘低價下單,如果成交,顧客就「不當獲利」了。我感謝這位網友的反饋,但是想與這位網友商榷:難道「不當獲利」的罪名,可以落在消費者頭上?

您已閱讀28%(421字),剩餘72%(10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生活經濟學

王則柯教授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姜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