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經濟學

「炒作」大蒜有什麼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王則柯:蒜商增加大蒜的收購量,屬於商品市場正常的買賣行爲。他們承擔風險,當然理應獲得利潤。

今年以來,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談「流」色變的現象。按照食療或者中醫的看法,大蒜、洋蔥和辣椒這些辛辣型蔬菜,在我國素有防風驅寒的美譽,現在甲流一來,它們的身價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廣州的報紙前不久報導,市場上的大蒜,價格已經上升到每斤4元左右,比起去年最低1元左右的價格來說,真的可以用「價格暴漲」來形容。

對於這些農作物的價格猛漲,「業內人士」指出,這與甲流因素導致大蒜、辣椒採購量加大以及人爲炒作有關。

您已閱讀14%(214字),剩餘86%(1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生活經濟學

王則柯教授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姜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生活經濟學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