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紀念新工作,一位金融界人士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上班的第一天購入100股「陸家嘴」。這種記事的手法算得上別致有趣。
儘管電子手段日新月異,對節奏緊張的職業人來說,記事方法主要還是日記這一種,注意,這不包括部落格。部落格是寫給別人看的個人媒體,跟只給自己看的流水帳有本質的不同。但是寫日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像希望每天鍛鍊身體一樣艱難。而不寫日記的問題在於,日子長了,很多人會恍然發現日子過得很混沌,不僅是月與月之間,甚至年與年之間都需要竭力尋找時間標誌才能分隔清楚。
有位換了近十個工作的傑出青年用每一份工作爲自己記事,他的講話中經常流露出他的跳槽編年史:「我在A公司那會兒,正好是網路公司紛紛拿到創投的時候……」,「B公司很慷慨,世界盃期間早上可以晚到兩小時……」憑藉豐富的跳槽履歷,他可以輕易地將每一份工作與2000-2009這一串數字對號入座,並清晰地回憶起哪一年在哪一個公司與哪一個人發生的有趣的事。但對那些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從一而終的人來說,這道連線題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我有個朋友只能靠她孩子的成長史來記事了。比如她對2005年的詮釋是「我兒子上幼稚園小班那年……”
您已閱讀49%(484字),剩餘51%(4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