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職場的救命稻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持之以恆的工作日記、好人緣,甚至見微知著的觀察能力,有時能讓你免於失業。當然這樣的救急手段,不用最好。

像《射鵰英雄傳》黃蓉穿的軟蝟甲,或者軍事大國秀給你看過卻不打算使用的原子彈,職場裏如果你擁有一件終極防身工具,也能帶來類似的效果。

有位行政總監和總經理大吵一架後,聽說總經理放出話來要炒掉他。行政總監不慌不忙,當天下午一邊收拾桌面一邊對同事說:在這裏做了近十年,其它的積累倒沒什麼,日記倒是記了厚厚五大本。此話一出,非但「炒魷魚」一說猶如石沉大海,再也沒冒過水泡,三天後,還贏得總經理做東的商務午餐一頓,並且被莫名其妙加了點薪,獲獎理由是:十年辛苦工作,對公司有著極高的忠誠度。

這個獎與其是頒給他的,不如說是頒給他寫的日記的。萬一這人離職後,大書特書「我和某公司不得不說的故事」,估計這個總經理不久也將步他的後塵,與這個公司揮別了。不爲別的,哪家公司沒有點「不宜對外人道也」的事呀。就算沒有非法的內幕交易,把平時芝麻蒜皮的正常磨擦寫出來,估計對公司形象也會是不小的影響。就像光鮮的哈根達斯冰淇淋曾經被媒體披露過的不體面的廚房一樣,再豪華的佈景背後,都有不宜讓外人看到的垃極桶。

您已閱讀42%(437字),剩餘58%(5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