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請婆婆幫助自己照顧孩子的上海職業女性驕傲地跟我說:我們婆媳之間沒什麼矛盾,相處得很好。她願意分享的心得是,與婆婆相處跟與老闆相處有幾分神似:不能不接近,但又不能太接近;你賺來的每一分錢,都被視爲公有,你花費的每一分錢,都被認爲是浪費;你再辛苦,都被認爲是應該的,你一休息,就被認爲是在偷懶。綜上所述,在與婆婆相處時要多捧著,說他們愛聽的話——這一條好像適用於全天下的人;要連哄帶騙,比如給自己買來的衣服要偷偷帶進房間,給家裏買的東西在報價時不小心漏報一個零——這一代的中國老人永遠覺得東西太貴並且年輕人尤其是自家孩子容易被商人忽悠;有不同意見時採用迂迴戰術,避免正面衝突。當然,老公的角色也很重要,他恰似人力資源部經理,有效緩衝了婆媳雙方之間的矛盾。但與老闆不同的地方在於,在育兒這項主要業務方面,她的婆婆是向她彙報的。
在她的經營管理之下,我感覺她的「家庭公司」的公司文化其樂融融,相當和諧。事實上,如果每個職業人願意拿出職場人際溝通能力的十分之一用於家庭建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婆媳矛盾或者父子隔閡了。
家務管理和職業管理的不同點在於,前者的目標是增進感情,後者是利益至上;前者是終身制,後者是合同制;前者不追求手段理性,只強調結果,只要老人開心,騙她說這頓飯只喫了100元而不是550元不算欺騙甚至算是美德,而對於後者來說,這樣做就已經觸及到職業操守的底線……
您已閱讀56%(582字),剩餘44%(4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