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聰明、合作、有感情:前沿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關於豬的事情

對豬的生命的看法轉變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影響,正如伊坎與麥當勞的鬥爭所表明的那樣。

在我面前,布達佩斯郊區的一間客廳裏,皮洛(Pilo)像狗一樣若有所思地坐在後腿上。他像狗一樣搖尾巴,喜歡別人像撫摸狗一樣撫摸他的肚子。當被嚴厲地要求,並提供一個合適的墊子,他像一條狗一樣屈尊躺下。但皮洛不是狗。他是一頭豬——確切地說,是一頭黑灰相間的明尼蘇達迷你豬,顯然,「迷你豬」不算一種精確的說法,因爲它的體重可以和一個成年人相當。

從兩個月大的時候起,皮洛就像寵物狗一樣被養大。在一個大多數其他豬現在已經被做成煙燻香腸的國家,這隻四歲的豬已經適應了長期的生活。他戴著紅色的狗揹帶,睡在破舊的狗牀上。它的蹄子在複合地板上滑動。他溼漉漉的鼻子比我的鼻子敏感兩千倍,在我的手和鞋子上蹭來蹭去。

皮洛的主人,一個瘦削、表情豐富的馴狗師西爾維·格里(Szilvi Gergely)得出了一個結論。她用生疏的英語告訴我,她的豬比她的兩隻狗「更聰明」。訓練它要容易得多,因爲「它的動力來自食物」。皮洛只花了三天時間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花了一個星期就能隨叫隨到。它能用鼻子打開花園的門。在工作日,豬會在早上6點前叫醒她。在週末,他知道她希望睡懶覺。「有時候他就像一個瑞士鍾,」她告訴我。我來回打量著豬和狗,很難分清到底誰是誰。

您已閱讀5%(506字),剩餘95%(90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