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多出的時間:活得更久更好的10堂課》一書的作者
今年,一位老朋友寄來了一張聖誕卡片,告訴我們她在電視上演了一個小角色。她曾經是一名教師,在五十多歲時報名參加了戲劇學校,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預兆。她的父母曾經警告她在剛開始時不要冒這麼大的風險。但在她母親去世,留給她一筆小遺產後,她決定冒險一試——看著她在舞臺上表演,你會以爲她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
我採訪過很多在中年時期轉行的人。幸運的人談起來充滿活力,讓人覺得他們更年輕。他們通常第一次實現了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說的「心流狀態」:完全沉浸在任務中。當你處於心流狀態時,其他事情似乎都不重要了。而且你不必是一個藝術家才能感受到它。一位朋友在從事冥想副業後,從記者轉行成爲正式的冥想導師;另一位則報名參加了一個水管工程課程。在今年的FT週末節上,我遇到了安娜•比利,她在藍籌公司擔任律師23年後決定學習成爲一名助產士。她意識到自己可能只過了一半的人生,所以爲什麼不轉而使用大腦的另一部分呢?
這種有更多時間可以利用的感覺會讓人非常有力量。我見過一些四五十歲的人,致力於多年的培訓:心理學、教學,甚至醫學。他們顯然希望通過工作到七十多歲來獲得投資回報。
您已閱讀26%(530字),剩餘74%(15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