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Roach文章檔案

如何診斷中國經濟的問題

羅奇:中國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解決其混合問題的不同組成部分。風險在於,一方面的「補救措施」可能加劇另一方面的挑戰。
2023年8月22日

如何診斷中國經濟的問題

羅奇:中國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解決其混合問題的不同組成部分。風險在於,一方面的「補救措施」可能加劇另一方面的挑戰。
2023年8月22日

處理美中關係不能再用老辦法

史蒂芬•羅奇:美中之間需要構建一個新的接觸架構,並設立一個「美中祕書處」作爲這個架構的核心。
2023年7月18日

處理美中關係不能再用老辦法

史蒂芬•羅奇:美中之間需要構建一個新的接觸架構,並設立一個「美中祕書處」作爲這個架構的核心。
2023年7月18日

可能導致滯漲2.0的「順序陷阱」

羅奇:與1970年代一樣,現在的央行官員也鼓吹通膨是暫時的,但這是種拒絕面對現實的心態,在70年代已被證明會導致問題。
2021年10月14日

滯漲
可能導致滯漲2.0的「順序陷阱」

羅奇:與1970年代一樣,現在的央行官員也鼓吹通膨是暫時的,但這是種拒絕面對現實的心態,在70年代已被證明會導致問題。
2021年10月14日

緩和美中關係的三大優先事項

羅奇:始於貿易戰的美中摩擦已演變成科技戰,目前已陷入僵局。現在迫切需要一條新路徑。這條新路徑應包含三個主要方面。
2020年12月7日

美元過度特權的終結

鑑於美國國內儲蓄的崩潰和經常賬戶赤字的缺口,美元崩盤的可能性很大。
2020年10月12日

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導致1970年代滯脹重現

羅奇:被壓抑需求的釋放可能將引發一輪市場意料不到的通膨飆升。全球供應鏈中斷也爲這一結果埋下了種子。
2020年5月25日

美國
貿易逆差:川普心中的101根刺

羅奇:美國對101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這源於更深層的問題:儲蓄不足。懲罰中國解決不了美國的貿易逆差。
2017年3月8日

不要事事怪罪中國

美國耶魯大學羅奇:不能低估中國的規模及其跨境關聯性,但其全球影響卻微弱得多。儘管中國金融改革遇到很大挫折,但經濟轉型取得了相當良好的進展。比起中國因素,各國央行退出量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大。
2016年2月11日

「殭屍」消費者阻擋經濟復甦

摩根史坦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進入消費緊縮時代,決策者卻在阻撓合理的經濟調整,試圖刺激消費者重新開始消費。這是在縱容魯莽行爲的死灰復燃。
2011年6月20日

美聯準
不能讓美聯準影響全球穩定

摩根史坦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美聯準定量寬鬆的偉大實驗慘遭失敗,處在危險中的並不只是美國經濟,QE2帶來的全球影響同樣令人擔憂。
2010年11月25日

後危機時代中國別無選擇

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羅奇:中國必需把本國13億消費者轉變爲內部成長的主要來源,否則從西方吹來的盤旋不去的後危機逆風,就會削弱中國的成長動力。
2010年6月10日

如何打破危機循環?

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羅奇:過去三十年間,平均每三年會發生一次危機。每場危機都有一個共同點——寬鬆的貨幣。這種「葛林斯潘對策」是短效麻醉劑,一次又一次地爲下一場危機搭建舞臺。
2010年5月19日

人民幣
中國是美國經濟的替罪羊?

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多邊的,而非僅僅是中美雙邊的。美國如今正在把各種自己頭疼的問題歸咎於中國,這既反映出美國在政治上尋找替罪羊,又反映出其拙劣的經濟政策,這兩者結合起來,可能造成極大的危害。
2010年4月1日

伯南克
我反對伯南克連任

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羅奇:世界需要的是能預防危機的央行行長,而非控制危機損失的央行行長。僅此一個原因,伯南克就不該連任美聯準主席。
2009年8月26日

我開始擔心中國經濟

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羅奇:與多數經濟學家不一樣,我一向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現在我卻擔憂了。從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在引領世界從衰退走向復甦。但從深層看呢?
2009年7月29日

美國
美國救市的後患

摩根史坦利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美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政策,埋下了當下這場危機的種子。如今,美國正走上同樣的道路。雖然短期可以緩解困境,但可能在未來引發一場更爲嚴重的危機。
2009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