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問題」的糾纏如今達到了高潮。從谷歌(Google)到人民幣,美國正把各種自己頭疼的問題歸咎於中國。遺憾的是,這既反映出美國在政治上尋找替罪羊,又反映出其拙劣的經濟政策——這兩者結合起來可能造成極大的危害。
政治方面的壓力來源於美國工人的不安。在經歷了十多年來的實際工資成長停滯和近期失業率的急劇上升之後,美國勞動力正面臨空前的壓力。可以理解,選民們需要解決方案。他們被告知,一切都是因爲貿易逆差——它是生產嚴重流失到外國競爭對手那裏的明確證明。在把本國2008-09年度整整39%的貿易逆差歸咎於中國及所謂的受到操縱的人民幣匯率後,華盛頓方面堅稱,只有對北京採取強硬態度,美國工人才會受益。
不管這一論調看上去多麼吸引人,它都是以拙劣的經濟政策爲基礎的。2008-09年,美國對90多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這意味著,它的貿易逆差是多邊的。不過,在美國某些最聲名顯赫的經濟學家的支持與教唆下,華盛頓方面正在鼓吹一項雙邊解決方案——要麼人民幣大幅升值,要麼大面積地對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加徵關稅。
您已閱讀30%(447字),剩餘70%(10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