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 Ford文章檔案

羅賓·赫伯特:好的銀行家也是園藝家

儘管改造是他的專長,無論是在花園還是在倫敦金融城,這位金融家從不急於求成。
2024年1月23日

葛倫費爾大火後:誰該爲英國的房屋維修費買單?

確保建築安全的成本可能高達150億英鎊,公寓業主擔心他們將不得不承擔很大一部分財務負擔。
2021年3月30日

比特幣
投資比特幣打臉特斯拉環保形象

馬斯克對比特幣的吹捧與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綠色形象很難協調起來,因爲比特幣挖礦和交易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造成巨大的碳足跡。
2021年2月15日

英國退歐後倫敦的影響力會降低多少?

喬納森•福特探討了英國這個金融大國的歷史,以及英國退出歐盟的潛在影響。
2020年12月10日

核電
英國威爾法核電站項目有望起死回生

由多家美國公司組成的財團,正就重啓威爾法核電站項目與英國政府談判。威爾法項目的所有者日立公司於今年9月停止了該項目。
2020年11月11日

綠色野心使加州電力供應短路

一刀兩斷的能源轉型會暴露能源體系的脆弱性,並導致能源價格上漲。
2020年9月3日

私募股權收益的平行宇宙

事實上,如果IRR指標有任何可靠的基礎,我們所有人都會像克羅伊斯一樣富有。
2020年8月8日

中英關係:從 "黃金時代 "到深度冰點

雙邊關係一直在惡化,但英國拒絕華為將標誌着一個新的低點。
2020年7月21日

Wirecard之後:是時候審計審計師了嗎?

審計師未能在多家倒閉的公司賬目中發現漏洞,行業改革呼聲高漲。
2020年7月16日

回到學校安全嗎?

政府在重啓兒童教育方面面臨著艱難的決定和後勤方面的挑戰。 但一些科學家認爲,這種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2020年5月27日

冠狀病毒時代的新戰時經濟

效仿二戰期間的做法,英國政府正在爲企業和公民定義「道路規則」
2020年3月29日

投資
影響力投資的願景與現實

福特:影響力投資試圖通過權衡「收益」和「影響」來再造資本主義,然而期待其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許並不現實。
2020年2月23日

環保運動「反抗滅絕」引發的思考

福特:我們需要爲前景光明但尚未實現突破的領域提供更多研發資金。努力可能白費,但只要一個領域成功就值了。
2019年4月23日

中國對歐投資與歐洲的產業戰略

福特:最近關於中國在歐洲收購和投資的許多爭論,都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但這些交易帶來的真正困擾遠遠超過了這一範疇。
2019年3月25日

英國對中國核技術的依賴考驗政策制定者

儘管英國公衆對中國參與敏感基建項目的擔憂日益加劇,但英國很難以安全爲由,阻擋中國對英出口核反應堆技術的雄心。
2019年2月17日

核電
中廣核尋求採用英國技術化解英方對其核電項目的安全擔憂

中廣核正在與英企羅爾斯•羅伊斯磋商,擬在其希望於英國建設的核電站項目中採用後者的控制系統,以化解英方的安全擔憂。
2019年1月21日

嚴彬:官司纏身的泰籍華人富商

華彬集團掌門人因爲收購溫特沃斯高爾夫俱樂部在英國出名,如今卻陷入訴訟糾紛。這起訴訟揭示了華彬集團非正規甚至隨意的管理方式。
2018年4月10日

高爾夫
華彬集團爲溫特沃斯俱樂部引入新規

該集團對溫特沃斯俱樂部規則進行了徹底改變,以阻止會員在媒體上批評該俱樂部,並削弱他們對俱樂部事務的話語權。
2017年6月14日

金融
調查:亞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上升

近期一份報告顯示,倫敦和紐約仍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但受到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影響,領先優勢有所下降。
2017年3月27日

中英關係「黃金時代」褪色

中國已在一系列旨在拉近中英關係的項目上態度轉冷,除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外,英國政府對華變冷也是一大因素。
2017年1月9日

LinkedIn
高科技企業的「財務粉刷術」

福特:隨著企業以越來越高的「創造性」展示業績,財務報表的數據和會計現實已漸行漸遠,投資者也許暫時會爲這種會計幻想感到滿意,然而他們遲早會後悔。
2016年5月11日

特斯拉
特斯拉轟動預售的如意算盤

特斯拉最新發布的Model3電動車收穫了32.5萬份訂單,但這些預訂合同不僅隨時可以取消,而且預訂金也不會帶來可觀的現金流。如此爲之,伊隆•馬斯克到底在盤算什麼?
2016年4月14日

Yahoo
明星經理人救不了Yahoo

成熟科技企業應當從梅里莎•梅爾領導的Yahoo身上吸取教訓:不要總想著找到一位像喬布斯一樣的明星經理人,就能徹底實現企業復興。
2015年12月24日

Three
O2和Three的合併值得三思

英國《金融時報》福特:Three與O2合併將會產生英國最大的電信公司、節約大量成本。但以奧地利的經驗看,減少競爭會傷及消費者利益,應受到嚴格評估。
2015年1月26日

書評
面具下的維珍大佬

理查•布蘭森善於創新,更善於經營公衆形象,並以此建立起龐大的維珍帝國。《面具下的布蘭森》一書的作者承諾,要揭開這位維珍掌門的「面具」。
2014年4月3日

BAE
景順基金擔心BAE與EADS合併

BAE最大股東今日將聲明,對擬議中的合併持「嚴重保留意見」
2012年10月7日

衍生品
分析:華爾街的擋箭牌

針對複雜衍生品的欺詐指控,華爾街頂級投行稱,這些產品的銷售對象都是無需保護的成熟投資者。對方知道(或理應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反正,購者應自慎!
2010年6月28日

CDO
分析:亦多亦空的合成CDO

SEC起訴高盛一案所涉的產品,是一種合成CDO。它由一組「多頭」投資者的押注和一組「空頭」投資者的押注構成,賭的是某些抵押債券是否會違約。
201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