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中國在歐洲收購和投資的許多爭論,都是用圍繞安全的模糊語言進行的。英國和德國的情報機構公開表達了對允許華為(Huawei)等中國企業進入本國5G移動網路的後果的擔憂。最近,一個來自柏林的代表團甚至訪問了中國,探討一個有趣的想法——簽署一項確保中方不刺探情報的條約。
但這些收購和投資交易帶來的真正困擾遠不止是公共安全和防務。上週,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提議進行立法,允許政府直接參股某些關鍵行業的公司。
儘管具體細節仍不明朗,但其想法是要建立一隻國家基金,暫時持有民營企業的股份,以阻遏、甚至挫敗來自外國的收購。持股的對象或許會從對國防或安全政策有影響的行業中選取,但也可能從德國希望培育的其他戰略行業中選取。畢竟,阿特麥爾一向熱衷於推行產業戰略。上月,他與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就歐洲的產業政策發表了一份聯合宣言,提議將重點放在人工智慧、電池生產等被認爲具有高價值的領域。
您已閱讀27%(426字),剩餘73%(11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