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文章檔案

文革
五七幹校,一個「地上天國」的破滅

趙信:文革期間,數以百萬計的幹部和知識分子被驅趕到「五七幹校」。回顧這段歷史,可以體味到一代知識分子的辛酸與苦難,理解「地上天國」的狂妄和荒謬。
2016年5月20日

正在消融的「2012共識」

中國媒體人趙信:2012年底,中國社會曾形成過未成文的共識:拒絕革命,繼續推進改革,而改革需要威權人物推動。但現在這個共識正在消融,國家的走向令人感到迷茫。
2015年12月31日

十八大
「十八大」與中國轉型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全新形勢對中國即將出爐的新執政團體構成嚴峻挑戰,中國執政黨能否在形成合理內部機制的同時保持強有力的執政能力,將決定未來轉型的條件。
2012年11月12日

中美穩定期更需經營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進行之時,中美之間仍有分歧,但總體仍處在9•11之後的穩定期。但雙方仍要以謹慎、務實態度避免可能的惡化。
2012年5月3日

薄熙來
英國媒體評論薄熙來事件和英商之死

針對薄熙來事件最新進展,不少英國媒體做了報導和評論。多數分析認爲,薄熙來的政治生涯已終結,這一事件與中國換屆年的權力爭鬥有關。
2012年4月11日

重慶
改革才能消除「文革」隱患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重慶人事變動的訊息及溫家寶的表態,可以視爲對「重慶模式」的一種否定。對「文革」應保持警惕,但關鍵還在改革。
2012年3月16日

溫家寶
中國改革再起步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溫家寶以「慷慨誓師」般的語調談論改革,印證了中國領導人面臨的改革阻力。但他對改革倒退的警告,顯示中國政府在改革道路上的探索仍在繼續。
2012年3月14日

溫家寶再談民生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繼續關注民生,但許多內容仍是大方向政治正確,而可操作性措施付諸闕如。減少政府權力、鼓勵進一步市場化纔是關鍵。
2012年3月5日

北韓
「後金正日」時代的外交挑戰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金正日去世後北韓將進入的新權力形成與鞏固期,也將爲外界提供一個思考對朝政策的間歇期。東北亞各國都應該對「後金正日時代」的北韓做好準備。
2011年12月19日

地鐵
地鐵追尾事故須徹查

FT中文網撰稿人趙信:和7•23事故一樣,對本次追尾,不僅要追查相關機構及人員的民事、刑事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儘快彌補公共安全事件頻發所暴露的制度性漏洞。
2011年9月28日

福山「悔改」了嗎?

近年來,一些擁護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的人正越來越多引證美國學者福山的「觀點」。這位「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真的倒戈爲「中國模式」的讚美者了嗎?
2011年7月8日

如何看待日本地震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趙信:在觀察本次日本大地震的時候,我們不該讓慘烈的自然災害成爲衡量制度優劣與國民「素質」高低的試驗場或者國內意識形態爭論的彈藥庫。
201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