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在北京召開。政府話語依然態度嚴肅,官方媒體報導一板一眼,恪守陳規,彷彿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民間輿論場上情緒活躍,一些中國國內市場化媒體努力從本次大會的官方表述中探尋各種變革的蛛絲馬跡,試圖爲中國進一步的經濟與政治改革尋找新的、來自執政黨最上層的合法化來源。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減速,已給中國發展前景蒙上陰影,而且不僅僅是在經濟意義上。從「十八大」前夕開始,儘管受到嚴密管控的官媒仍在盡力描繪一幅和諧畫面,但一股強烈的危機感早已在從上到下的中國社會瀰漫,尤其是在精英階層裏。不管是在政府裏還是民間,凡是明智且廣聞多見的人士,都無法對此視而不見。
三十年的經濟高速成長沒有解決中國社會的深層結構性問題,輝煌的經濟成長紀錄,反而把這些問題反襯地更加醒目而刺眼:普通民衆在政治、社會治理和經濟決策中普遍缺乏發言權和代表性,已經導致了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和效率浪費,徵地、拆遷、生產汙染引發的羣體性事件頻頻發生;「人口紅利」逐漸失去,威脅中國經濟未來,計劃生育政策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經濟高速發展積累的環境與生態隱患有可能演化爲危機……
您已閱讀19%(477字),剩餘81%(20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