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世勳文章檔案

生產率
生產率低迷將導致貨幣政策失效

簡世勳:當成長和通膨都處於結構性低點,利率會被拉低至極低水準,一旦發生深度衰退,利率將降無可降。
2016年8月28日

中國發展新潛力:縮小地區差異

滙豐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在中國,貴州人均收入僅爲天津的25%,中國地區之間的差異比發達經濟體大得多。但這也意味著,只要拆除地區之間的人爲邊界,中國擁有比其他多數國家更快擴張的潛力。
2016年2月4日

中國不再爲世界經濟遮風擋雨

滙豐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超過了任何國家,並像沙袋一樣吸收著各種可能引發全球衰退的風險衝擊。這一角色使中國經濟問題重重。本月人民幣匯率調整標誌着一個轉變,也意味著世界可能需要一個新的「減震器」。
2015年8月20日

不要「死」盯通膨目標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金融危機證明,央行刻板地盯住通膨目標是有害的。相反,貨幣政策必須把握一系列可能彼此衝突的目標,運用「積極模糊」的戰略。
2014年6月17日

量化寬鬆成「致幻藥」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由於大劑量的「貨幣藥方」、美國的復甦以及中國的經濟成長勢頭,人們曾對世界經濟走出不景氣抱有很大希望。然而,「貨幣藥方」似乎有致幻作用。
2013年5月26日

央行
經濟乏力不能只打「鎮痛劑」

滙豐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央行採取貨幣政策干預市場的行爲能刺激市場,但無法提振經濟,是鎮痛劑而非抗生素。這可能導致經濟對政策的依賴性越來越深,讓「停藥」變得越來越難。
2013年5月1日

經濟民族主義只會加劇危機

滙豐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世界正在迴歸經濟民族主義,但經濟民族主義往往不會推動經濟實現更快的成長,只會在國際上重新分配經濟創傷。
2013年2月4日

央行
央行獨立時代即將結束

滙豐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如今的貨幣政策從內在屬性而言就帶有政治色彩。一旦政界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必將想要奪走央行的決策權。
2013年1月15日

歐元區
歐元區的「地心說」

滙豐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與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一樣,以德國爲中心的歐元區體系同樣經不起推敲,最終將會落得被歷史拋棄的命運。
2012年2月23日

債券市場的恐慌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政府債券收益率處於低位並不意味著政府應更多地借貸。相反,這表明投資者對整個金融體系喪失了信心。
2011年9月15日

歐元區
盧布區是歐元區的前車之鑑

滙豐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歐元區會走盧布區的老路嗎?財政政策的不一致,以及債權國和債務國之間的分歧,最終是否會讓整個體系坍塌?
2011年8月15日

南南「新絲路」纔是重頭戲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歐洲人在忙著爭奪IMF的領導權,而美國人則在爲量化寬鬆的結束而憂慮。但這些都是相對次要的「節目」。真正的「重頭戲」是發生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2011年6月15日

人民幣
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有道理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美國的政策與其說是推動人民幣升值,不如說是讓美元貶值。美元一旦貶值,美國國債的價值按人民幣計算將大幅下跌,在中方看來,這看上去當然像是一種違約。
201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