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生產率

生產率低迷將導致貨幣政策失效

簡世勳:當成長和通膨都處於結構性低點,利率會被拉低至極低水準,一旦發生深度衰退,利率將降無可降。

在整個發達世界,生產率成長都非常疲軟。即便我們天天都能看到科技界的新發明,每小時產出的成長卻令人失望。無可否認,部分國家的表現比其他國家好一些。從2007年到2014年(這是有可比數據的最近年份),美國的每小時產出成長逾7%,而英國大體上沒什麼變化,義大利更是下滑了2%。

然而,以各國自身過往歷史判斷,即便是「成功國家」也是失敗的。除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黑暗年代——當時先後兩輪衰退均引發了嚴重的、儘管是暫時性的產出下滑——美國從未經歷過生產率成長如此疲軟的時期。

關於生產率成長疲軟,人們提出了許多種解釋。其中,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重提「長期性停滯」(secular stagnation)概念,羅伯特•高登(Robert Gordon)則聲稱,技術對人們生活水準的重大影響已經過去。而以我個人之見,在經歷了戰後漫長的追補性成長之後,經濟正在迴歸「常態」。

您已閱讀30%(394字),剩餘70%(9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