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經濟

債券市場的恐慌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政府債券收益率處於低位並不意味著政府應更多地借貸。相反,這表明投資者對整個金融體系喪失了信心。

我同意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提出的《傾聽債券市場發出的資訊》(參見英國《金融時報》9月7日文章以及FT中文網9月9日同名文章)的建議。不幸的是,我沒能聽到馬丁•沃爾夫所聽到的那種「借錢和消費吧」的呼聲。我深吸了一口氣,馬上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我可能沒能聽到什麼。但我確實能嗅出一些味道——那就是「恐慌」。

債券收益率之所以處於低位,並非因爲投資者希望政府更多地借貸。其原因與金價高企、日元強勁、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難以控制本幣匯率以及股市重挫的原因相同。投資者正試圖在一個金融體系似乎正緩慢坍塌的世界裏,找出一個安全地帶。這是一個嗅覺問題,與聽覺無關。

政府債券收益率處於低位這件事本身,無法爲政府增加借貸提供合理的解釋。回溯到2005年,義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降至略高於3%的水準。希臘債券收益率僅略高一點。當時,債權人非常樂意借錢給南歐國家。隨後,他們卻棄船而逃。這些國家當時是否應該僅因債權人暫時讓人感到慷慨而增加借貸呢?

您已閱讀29%(440字),剩餘71%(1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