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

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有道理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美國的政策與其說是推動人民幣升值,不如說是讓美元貶值。美元一旦貶值,美國國債的價值按人民幣計算將大幅下跌,在中方看來,這看上去當然像是一種違約。

儘管華盛頓人人都認爲人民幣應升值,但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這麼想。難道中國人是對的?畢竟,將貿易失衡歸咎於他國操縱匯率的陰謀詭計是很容易的。上世紀80年代,日本龐大的盈餘被認爲是蓄意低估日元的結果。但儘管後來日元大幅升值——這一點從上週日本央行(BoJ)決定干預匯市以壓低日元就可看出——該國盈餘仍在頑強地成長。

現在引起美國政府憤怒的對象變成了中國。美國正確地認識到,在21世紀,自己的國際競爭對手是中國,這也是中國政府不願屈服於美國政府要求的原因之一。但中國的不情願還反映出了一些更有理的疑慮。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上週在國會作證時,清楚地表達出了這樣一種常規智慧:人民幣低估「有利於中國的出口行業,同時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要高於其應有的水準」,由此導致國內消費偏低。這一論斷假定,名義匯率的改變會導致競爭力出現持久的調整,進而將緩和當前的全球失衡。但這兩個假定都存在嚴重的缺陷。

關於第一個假定,中國人均收入仍十分低,年均收入約爲3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爲4萬美元。兩者之間的差距正緩慢縮小,是因爲中國新的開放政策吸引了高質量資本和管理,加之異常廉價的勞動力過剩,讓中國極具競爭力。換言之,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比重漸增,與人民幣低估毫無關係。

您已閱讀34%(534字),剩餘66%(10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