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

電影
侯孝賢:亞洲電影的「父親」

Louis Hothothot:侯孝賢一生輾轉於多種文化之間,他用電影書寫「父親的缺席」,他也成爲了諸多亞洲電影人的「父親」。

金馬獎
真正受到傷害的不是金馬獎

張鐵志:藝術創作應該是持續地探索未知,打開更多的牆。在可預見的未來,金馬將繼續成爲華語電影世界向前冒險的燈塔。

金馬獎
金馬風波:還有所謂的「大中華市場」嗎?

杜愷波:累積數十年的兩岸三地電影工業鏈不會因此而脫鉤,但這次金馬風波卻反應了「大中華共同市場」的脆弱。

電影
金馬獎風波:當電影遭遇政治

劉裘蒂:兩岸三地,電影各有不同情懷和創作特色,若無法同臺競技,將是華人文化的損失,並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影評:《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壓抑,但絕不悲慘;需要耐心,但絕不乏味。此片可以稱爲一名天才藝術家的遺書。

臺灣電影的顛簸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鐵志:臺灣金馬獎是華人地區最有公信力的電影獎之一,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獎的成立初衷卻是爲了威權統治者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