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馬獎

真正受到傷害的不是金馬獎

張鐵志:藝術創作應該是持續地探索未知,打開更多的牆。在可預見的未來,金馬將繼續成爲華語電影世界向前冒險的燈塔。

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影片入圍的有:一部導演風格獨特的臺灣電影《陽光普照》(見文首圖),一部優秀的恐怖類型商業電影《返校》,一部香港本土獨立電影《叔・叔》,一部馬來西亞出品、臺灣導演的電影《夕霧花園》,一部新加坡電影《熱帶雨》。

這個名單所代表的,很可能是金馬獎的未來,甚至是華語電影的未來。

去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臺灣導演傅榆以《我們的青春,在臺灣》獲得最佳紀錄片發表一段感言,讓許多臺灣人熱烈鼓掌,也讓許多人感到驚嚇。她或許沒想到這番言論會有這麼大的後座力,不久後傳出今年中國電影工作者可能不來參加金馬獎,果然,今年八月中國國家電影局正式宣佈暫停中國電影及電影人參加金馬獎。不只中國大陸,許多和中國電影關係密切的電影或工作者也紛紛不參加或退出,甚至先前接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的香港導演杜琪峯也在今年九月請辭。

您已閱讀21%(351字),剩餘79%(12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時代的噪音

張鐵志,臺灣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歷任「報導者」共同創辦人兼總主筆、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週末畫報》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著有《聲音與憤怒》等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